1條回答
匿名 最佳答案
先說包漿
什么是包漿?
用布、絲綢甚至皮毛把木制品蹭得賊亮,那賊亮的是包漿么?
肯定不是
包漿是手上分泌的油脂滲到木制品中與木制品的木質、木屑、油脂相結合后形成的一層東西
包漿形成后,木制品對水的畏懼就可以大大減少
因為包漿層具有嚴實的密度,可以相當程度地減少水的滲透
另外包漿是隨著盤玩的時間的延長相應增厚的(當然相當慢)
包漿層越厚越不怕水(當然不是可以隨意泡著)
那么要出包漿
就必須上手
不上手,用布、絲綢甚至皮毛把木珠蹭800年該沒有包漿,還是沒有
所以那些撓頭上手的壇友就別再琢磨了
不上手,玩木珠沒有意義
那么下面的問題是怎么上手
新到手的木制品肯定要先過白棉布
過白棉布的作用
是再細致地蹭木珠表面
不是為了拋光,拋光只是一種結果的現(xiàn)象而已
木制品的棕眼或大或小
用白棉布就是通過摩擦將棕眼進一步磨小
或者用微細的木屑和布屑去把棕眼填上
為上手作準備
經(jīng)過白棉布
棕眼變小或者被堵上很多
木制品表面光潔度自然極大提升,不賊亮才怪
我打個比方
一個木珠3000目砂紙后
用白棉布相當于4000目砂紙
用手相當于5000目砂紙(干手情況下)
白棉布盤木珠一段時間以后
(時間要和木珠原來打磨的程度關聯(lián),我是以光鑒如鏡為標準的)
達到光鑒如鏡的程度后就可以上手了
剛上手的時候一定用干手
目的是進一步磨細、封堵棕眼
經(jīng)常,干手開始的,一會手有點微微的汗,不用怕,可以繼續(xù)用手
珠子感覺澀了,手上汗多了就停
待幾個小時或者半天一天再用布袋盤半天
會又如鏡了,則手干時又可以用手盤
這樣交替反復的盤,就自然胞漿了。
相關問題